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2、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两半,研细,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温服。
4、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吐出脓因时,是病渐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汤”。
5、喉痹。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7、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8、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9、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
11、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12、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14、打伤阏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15、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16、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附方:《神农本草经》只有桔梗而无荠,但记桔梗一名荠。《名医别录》才认为这两个名称是不同的植物,因为它们的性味和功用都不相同。

以上内容均源自网络,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分享网址:https://www.4di.cn/bencaogangmu/193
《本草纲目》类目
龙须菜 羊蹄 炭火 古砖 芦荟 荜茏 玉蜀黍 寒号虫 槟榔 藤类概述 刘寄奴草 白蚁泥 蛤蜊 石胆 没药 西瓜 阿井泉 斑鸠 马勃 竹笋 鸭跖草 鼠尾草 罂子桐 灵砂 假苏 茵陈蒿 玄精石 密陀僧 榧实 薰陆香 地浆 白药子 蛔虫 石燕 沙参 蟾蜍 斑蝥 食盐 郁李 鳜鱼 黄芩 绿矾 灯火 铅霜 及己 芍药 茜草 玄参 安石榴 萎蕤 乌蛇 榔梅 薏苡仁 白石英 列当 白花蛇 凝水石 石斛 水龟 蝼蛄 接骨木 露水 秦椒 远志 鲥鱼 细辛 漏篮子 铁线草 艺翁 安息香 白棘 地榆 人胞 蚯蚓 知母 水银 蜣螂转丸 扁青 降真香 神曲 赤箭(天麻 ) 紫菜 钩藤 龙胆 参子 胡麻 枸橼 苦参 猕猴桃 守宫 蓬莪茂 白头翁 刀豆 相思子 水蛇 蜚蠊 扁豆 防葵 砒石 乌臼木 贝母 鸡冠 紫花地丁 溺白沂 釜脐墨 胡瓜 侧子 枸杞、地骨皮 狼牙 婴奥 朴硝、马牙硝 莴苣 蓖麻 白及 土马 虎耳草 益智子 水蓼 蜈蚣 戎盐 银朱 石首鱼 青黛 温汤 金星草 黄明胶 原蚕 肥皂荚 芸薹 独活 威灵仙 术白术 莎草、香附子 椿樗 蒴翟 番红花 蘼芜 决明 百草霜 水苏 蜀羊泉 慈石 石蒜 豆腐 乌爹泥 鬼臼 淫羊霍 醴泉 鹿藿 羚羊 枇杷 芫花 狗宝 姜黄 木鳖子 荞麦 棕榈 田螺 土蜂窠 人尿 藿香 白豆蔻 水獭 蛤蟆 慈姑 石胡荽 覆盆子 九香虫 阿芙蓉 马蓼 竹黄 淡竹叶 酸枣 厚朴 鼠李 罂子粟 杨梅 芡实 女贞 木香 茺蔚(益母草) 梧桐 葛上亭长 甜瓜 凤仙 藁本 白蒿 毕澄茄 恶实 石硫磺 蠡实 长松 香蒲、蒲黄 海金沙 郁金 鳢肠 黄药子 绿豆 使君子 铜青 杜若 芎穷 牡蛎 天雄 木贼 茯苓 乌头 梁上尘 萤火 甘薯 土蜂 白芷 檀香 蛇含 三七 忍冬 石松 螳螂、桑螵蛸 青葙 秦皮 海藻 连翘 鲮鲤 卷柏 麻黄 络石 铁落 牡丹 天门冬 木莲 乌蔹莓 桔梗 甘蔗 冬青 橡实 蚯蚓泥 徐长卿 蝉蜕 神针火 海松子 车前 骐竭 紫葳 龙葵 胡黄连 牛膝 天牛 木芙蓉 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