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亦名龙沙、卑相、卑盐。
气味:(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主治: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热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伤寒黄疸。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3、黄肿、脉沉、小便不利。用麻黄四两,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两,煮成三升。每服一升。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寒。此方名“甘草麻黄汤”。
4、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
5、产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黄去节,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尽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胆怯惧,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黄,等分为末,加炼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黄丸”。
7、中风。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8、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9、诸虚自汗(夜卧更甚,久则枯瘦)。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加牡蛎(淘米水浸洗后煅过)一起制成散剂。每服五钱,以水二碗,小麦百粒煎服。
10、阴囊湿疮。用麻黄根、石硫磺各一两,米粉一合,共研为末,涂敷患处。

以上内容均源自网络,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分享网址:https://www.4di.cn/bencaogangmu/743
《本草纲目》类目
蘖米 香蒲、蒲黄 流水 胡颓子 蜚虻 旋夏花 白豆蔻 辛夷 凝水石 天雄 小青 牡蛎 银朱 水苏 石首鱼 虎掌 土蜂 白及 腊雪 蜜蜡 漏篮子 枸杞、地骨皮 茴香 通脱木 槟榔 石斛 葶苈 希莶 王瓜 紫荆 虫白蜡 马勃 浮石 蝉蜕 伏龙肝 地耳 百合 茺蔚(益母草) 郁金 乱发 蒴翟 闾茹 水藻 木贼 矾石 紫菜 马鞭草 刘寄奴草 慈石 白杨 芍药 蝼蛄 鹿角菜 守宫 灵猫 荜茏 坐拿草 石炭 蓑荷 防风 瓦松 桦木 红蓝花 卤碱 蚤休 海藻 杜衡 芜菁 麦门冬 棕榈 无名异 皂荚 荠菜 酸浆 山慈姑 独活 蓝淀 阿胶 大戟 水银 硝石 续断 蚱蝉 高良姜 白石英 参子 衣鱼 黄大豆 炭火 枸骨 莨菪 野猪 橄榄 月季花 石硫赤 附子 延胡索 甘蓝 绿豆 蛇含 鲤鱼 大青 海马 芫花 覆盆子 黄精 楂子 盍藤子 莴苣 吴茱萸 金星草 猕猴 栝楼 沉香 乌贼鱼 术白术 神针火 罂子桐 蛔虫 鲮鲤 扁青 白芷 花乳石 谷精草 黄药子 东壁土 决明 天牛 密陀僧 煅灶灰 菖蒲 金鱼 橡实 石胡荽 丁香 乌爹泥 人参 土茯苓 甘薯 羊踯躅 蛤蚧 丹参 淫羊霍 枇杷 苍术 豇豆 无花果 相思子 菟丝子 钓樟 山豆根 空青 薯蓣 露水 没药 秦椒 翘摇 蛴螬 伏翼 地榆 鳜鱼 白药子 苏方木 鼠尾草 款冬花 木瓜 石花菜 竹黄 藁本 青蒿 列当 徐长卿 生姜 肥皂荚 蜀羊泉 鳢鱼 女贞 苦参 贝母 地锦 瞿麦 萎蕤 铁线草 玄明粉 南烛 藤类概述 泽泻 胡燕窠土 蜂蜜 鸡肠草 乌药 斑鸠 白薇 苦菜 赤小豆 龙脑香 小蘖 牡丹 萱草 铅丹 假苏 夏冰 水獭 石钟乳 粉霜 蘖木 饴糖 番红花 五色石脂 胡荽 厚朴 蜗螺 枫香脂 茈胡(柴胡) 车渠 榧实 景天 石决明 葡萄 巴豆 玉蜀黍 香薷 大豆豉 浆水 胡黄连 蜜蜂 白附子 茯苓 合欢 连翘 牵牛子 柽柳 锁阳 水萍 木莲 石龙子 紫花地丁 虎耳草 马兰 慈姑 白垩 艺翁 蜣螂转丸 冬青 大麻 婴奥 灯心草 茵陈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