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小杨、杨
气味:华:苦、寒、无毒。叶:苦、寒、无毒。枝及根白皮:苦、寒、无毒。
主治:华:
1、吐血咯血。用絮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2、刀伤血出。用絮包敷即可。3脸上脓疮。用絮、腻粉等分,调灯油涂搽。
4、走马牙疳。用杨花烧存性,加麝香少许涂搽。
5、大风疬。用杨花四两,捣成饼,贴壁上,干后取下,泡淘米水中一时,取出焙干,研为末,取二两,加白花蛇、乌蛇各一条(去头尾,酒浸用肉),全蝎、蜈蚣、蟾蜍、雄黄各五钱,苦参、天麻各一两,共研为末,水煎麻黄取汁,与各药同熬,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以愈为度。叶:
1、小便白浊。用清明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2、小儿丹毒。用叶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洗患处。一天宜洗七、八次。
3、眉毛脱落。用垂阴干,研为末,放在铁器中加姜汁调匀,每夜涂抹眉部。
4、无名恶疮。用叶或皮,水煎汁。加盐少许洗患睡。
5、漆疮,用叶煎水洗。枝及根白皮:
1、黄疸初起。用枝煮浓汁半升,一次服下。
2、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枝一大把,熬汤,煮小米作饭。加酒、面所饭滚成珠子,晒干,装袋中悬挂通风处。用时,烧滚水随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无硬心则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会分散了,这样制成的米,名“络索米”。
3、走注气痛(身上忽有一处如被人打痛,痛处游走不定,有时觉痛和极冷)。用白酒煮杨白皮乘热熨痛处。
4、风毒肿痛。治方同上。
5、项下瘿气,用根(水边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煮取一升,泡糯米三斗,加常法酿酒,每日饮服适量。
6、齿龈肿痛。用垂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皮等分,煎水,热含冷吐。又方:用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姜汁、细辛末、芎末,调匀擦牙。
7、风虫牙痛。用杨白皮一小声含嚼,取汁渍齿根,几次即愈。又方:用枝一握,锉碎,加盐少许,浆水煎含,甚效。又方:枝(锉细)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后,含漱吐涎。
8、耳痛有脓。把根切细,捣至极烂,封贴痛处,药干即换。
9、漏疮肿痛。用根伸出的红须每日煎水洗。又方:用条在罐内烧烟熏痛处。
10、乳痛初起。用根皮捣至极烂,包布中,火上烤热熨患处。布准即换。
11、反花恶疮(肉翻出如饭粒,根深脓溃)。用枝叶三斤,加水五升煎至三升,再熬成糖稀状。每天涂搽三次。
12、背起丹毒。用木灰加水调涂。
13、汤火灼疮。用皮烧灰涂搽。亦可用根白皮煎猪油涂搽。
14、痔疮如瓜,肿痛如火燎。用枝煎浓汤洗后,艾灸三、五壮,大泻脓血即愈。

以上内容均源自网络,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分享网址:https://www.4di.cn/bencaogangmu/182
《本草纲目》类目
青黛 守宫 水萍 忍冬 煅灶灰 白及 石胆 紫菀 樟脑 花乳石 萍蓬草 土茯苓 虎掌 螺旋草 金樱子 青蒿 鹈鹕 水苏 山楂 热汤 曾青 白前 石耳 桦木 紫草 芫青 蘼芜 蝼蛄 地黄 金星石 露蜂房 徐长卿 烟胶 五加 番红花 林檎 石硫赤 紫荆 芡实 菠菜 蘖木 丝瓜 蝌蚪 野猪 雷丸 大青 鸡菌 卤碱 炭火 曼陀罗花 番木鳖 石硫磺 桔梗 紫花地丁 菝葜 藿香 冬瓜 蜣螂转丸 鸡冠 婴奥 律草 炉甘石 田螺 枇杷 石燕 紫参 樗鸡 芜菁 菖蒲 土当归 藜芦 蜜蜡 酸模 雀麦 鳢鱼 山慈姑 乌鸦 灵砂 生姜 石炭 桑寄生 芜荑 莽草 藁本 蜚蠊 地锦 陟厘 鳝鱼 升麻 当归 灵猫 甜瓜 乌芋 石灰 槲实 何首乌 芎穷 莲藕 薰草(零陵香) 蜗螺 附子 不灰木 大豆黄卷 鳗鲡鱼 龙葵 灯火 景天 甘遂 石松 芍药 莨菪 蜈蚣 郁李 阿芙蓉 龙胆 威灵仙 延胡索 灯心草 甘薯 杨梅 石斛 槟榔 荭草 土墼 蜀黍 通脱木 凤仙 阿井泉 鳄鱼 局箬 漏篮子 明水 甘蕉 石南 粉霜 代赭石 艾火 荠苠 蜀羊泉 地胆 远志 防风 鲫鱼 鼠曲草 乌古瓦 干姜 漏卢 甘蔗 杜衡 石决明 粉锡 荜茏 蕤核 蜀椒 车渠 防己 大豆豉 鲤鱼 鼠妇 南瓜 昆布 甘蓝 艺翁 荆三棱 兰草 蛤蟆 赤箭(天麻 ) 长松 鬼臼 姜黄 常山 乌木 滑石 甘草 杜若 知母 人尿 榧实 自然铜 茵陈蒿 商陆 蓬砂 蛤蚧 贯众 骨碎补 黄连 小麦 溺白沂 无花果 甘松香 瞿麦 腊雪 茴香 地肤 贝母 银杏 前胡 黄芪 希莶 瓦松 杜仲 睡菜 筒桂 榛子 伏龙肝 胡黄连 茜草 蓑荷 蛇蜕 大豆 马齿苋 黄精 温汤 无患子 琥珀 井泉水 真珠 栝楼 竹黄 胡麻 茈胡(柴胡) 蒸饼 蛇含 铅霜 马蓼 黄明胶 女贞 巴豆 淹闾 玳瑁 相思子 竹笋 榔梅 胡颓子 呆耳 蒲公英 蚺蛇 豇豆 凝水石 马勃 黄土 小青 淫羊霍 无名精 王瓜 盐麸子 胡荽 苦瓠 葶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