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蛮姜,子名红豆蔻
气味:(根)辛、大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3、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4、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5、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6、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7、风牙痛肿。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为末,擦痛处,吐出涎水,以盐汤漱口。
附方:红豆蔻,是高良姜的种子,辛、温、无毒辣。功能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本品。又红豆蔻最能动火伤目,使人流鼻血。所以食料中能用它。

以上内容均源自网络,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分享网址:https://www.4di.cn/bencaogangmu/708
《本草纲目》类目
防葵 黄精 水芹 大戟 甘蓝 密陀僧 胡瓜 蠡实 栝楼 龙眼 煅灶灰 石南 芎穷 蕤核 枇杷 香蒲、蒲黄 土茯苓 没药 白头翁 木瓜 藤类概述 通脱木 骐竭 狗脊 石花菜 竹笋 斑鸠 茈胡(柴胡) 野菊 南烛 鳗鲡鱼 海金沙 白薇 假苏 巴豆 紫花地丁 荠菜 乌药 铁精 夏冰 玉蜀黍 神曲 婴奥 绿豆 菠菜 蜗牛 柽柳 长松 黄大豆 五色石脂 灯心草 盐麸子 胡桃 杜若 螺旋草 鼠曲草 土墼 水蛇 甜瓜 艾火 曾青 蓬莪茂 豇豆 预知子 椰子 牛黄 石燕 扁豆 芰实 藁本 辛夷 半天河 马齿苋 流水 白芥 侧子 山茱萸 苦菜 虫白蜡 鳅鱼 槟榔 猕猴桃 石首鱼 天雄 荜茏 蛇床 钩藤 淹闾 百合 续断 蜀黍 锁阳 麦门冬 呆耳 毕澄茄 瓦松 秦皮 翻白草 明水 葛上亭长 附子 炭火 天门冬 知母 恶实 自然铜 谷精草 青鱼 沉香 白前 使君子 小麦 芦荟 薯蓣 赤箭(天麻 ) 桑寄生 马槟榔 地黄 石胡荽 乌头 苦参 升麻 虎掌 枸橘 酸枣 鲫鱼 五加 海桐 三七 白药子 乌芋 粉霜 茺蔚(益母草) 木香 蚺蛇 丝瓜 针火 鸡肠草 樱桃 玄明粉 硇砂 不灰木 红蓝花 无名精 莽草 蜀漆 鹿角菜 大黄 益智子 当归 羊蹄 营实墙蘼 蜣螂转丸 阿胶 黄连 水萍 甘蕉 何首乌 寒号虫 胡麻 蒺藜 覆盆子 露蜂房 梧桐 龙须菜 地胆 燕脂 石松 芡实 前胡 林檎 败酱 马兜铃 泽兰 白棘 苏方木 木耳 蘖米 鱼子 古砖 榛子 狼毒 石蜜 旋夏花 茴香 蚯蚓 金牙石 鳢鱼 淡竹叶 大麦 白豆蔻 希莶 紫菜 莱菔 蛤蟆 铅丹 王瓜 禹余粮 伏龙肝 守宫 罂子粟 萍蓬草 蜜蜂 防风 黄芩 地耳 灵猫 真珠 胡芦巴 刘寄奴草 蒲公英 杜衡 衣鱼 雌黄 乱发 龙胆 水银 田螺 芜荑 月季花 香蕈 参子 楂子 牡荆 石硫赤 扁青 苍术 藿香 通草 骨碎补 浇酒 大青 白芷 山豆根 竹黄 金星石 鳜鱼 樗鸡 石龙芮 伏翼 女贞 紫荆 荭草 蛞蝓 铁线草 地榆 百部 绿青 列当 蜗螺 闾茹 黄明胶 水獭 甘草 胡椒